【深圳商报讯】(首席记者董思)3月21日,由深圳市气象局、罗湖区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财产协同创新,举行深圳金融气象保险研发中心(筹建)启动仪式,首次发布“低空天气保、海洋天气保、基建天气保、水务天气保”4款金融气象保险创新产品,推动发展和培育“气象×金融”新质生产力,助力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
政策引领,金融气象保险赛道应运而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台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有效应对这些风险,2024年中国气象局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层面统筹金融气象协作机制。深圳积极响应,在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探索发展气象保险,建立“保险+气象”防灾减灾模式,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并纳入全市应急体系。
发布会上,低空天气保、基建天气保、水务天气保和海洋天气保(气象指数保险)作为首批4款金融气象保险产品备受瞩目。该批产品精准聚焦各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为不同细分领域提供场景式、全方位天气风险防范保障。
近年来,深圳市气象部门对标“全灾种监测、全时域响应、全行业研判、全周期服务、全方位赋能”要求,构建超大城市精密气象监测体系,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式数智气象服务体系。依托国省市共建的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聚焦气象科研“卡脖子”技术攻关,历时多年自主研发了“时空多尺度同化分析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工智能气象应用、“观测即服务”的秒级观测等先进科技手段,为4款“天气保”产品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实现了气象科技和金融产品的深度融合创新。
本次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与人保财险深圳市分公司联合筹建金融气象保险研发中心,推出首批金融气象保险创新产品,是围绕深圳气象高质量发展“3433”战略,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OB哈希游戏、智慧气象服务、气象科技产业发展三方面先行示范发展的创新尝试,是气象与保险业跨界融合的一次全新实践。天气保系列产品实现了“气象+保险”的场景化应用,并将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转化赋能,形成高价值气象数据产品的广泛应用,打破了传统防灾的被动补偿模式,构建了“监测预警-风险评估-保险托底”的全链条气象风险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