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依托自身专业而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智慧环境管理云平台,为城镇、农村的道路、桥梁、地下通道、公共广场、公共水域等区域提供高品质、高效率的综合清洁服务及应急保障方案。城乡智慧环卫项目主要为政府采购项目,公司通过政府公开招投标方式获取,处理费由政府相关部门结合清运区域工作量核定固定或单位处理费后按时支付。
公司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深耕十余年,构建了世界一流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链,原生垃圾焚烧、飞灰等离子熔融、炉渣资源化处置,从垃圾到资源,开创一站式三化处理新模式。焚烧发电项目采用更高标准、更低排放的“面向未来的蓝色垃圾焚烧厂”设计运营理念,积极应对垃圾焚烧处理需求的快速增长和“邻避现象”的现实矛盾。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主要采取特许经营权方式,约定经营期限及运营期付费标准,项目收入主要包括垃圾处理费以及销售电力和副产品取得的附加收入。公司通过BOT、BOO的投融资模式,打下了坚实的业绩基础、建立了良好口碑,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经验,为公司现有业务的稳定运营及未来新项目的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提供优质的垃圾焚烧发电整体解决方案及行业领先的新型核心装备,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餐厨垃圾处理、污泥处理、危废处理、垃圾智能分类等设备的设计OB哈希、制造、安装、调试、运营及移交。除满足自有项目所需设备外,公司还通过参与政府、同行业环卫企业的各种环卫装备采购的招标和询价进行环保装备销售。
公司通过优化整合当地电源、电网侧、负荷侧资源,以储能为据点,向前端扩展至分布式光伏发电、地面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新能源生产业态,向后端扩展至智能柔性电网等电力消纳环节,进入完整的新能源黄金赛道。公司充分发挥重力储能的调节能力,依托“云大物移智链”等技术,进一步加强源网荷储多向互动,通过虚拟电厂等一体化聚合模式,为系统提供调节支撑能力。在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择优选址,如在光照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光伏发电等,多线并举,逐步建立起在新能源赛道上重要节点技术的核心优势。通过建立区域能源中心,将区域内风、光、水、余热、生物质、生活垃圾等分散的可再生能源进行集中化储存,再对区域内不同用户进行冷、热、电、氢等能源的一体化供应,在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质量的同时,强化区域内用户运营的深度,为后续拓展能源数据等增值服务打下基础。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始终贯彻“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的人才发展观,注重专业人才与技能人才的集聚与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人才队伍,旨在为公司裂变式能级跃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拥有技术人才超500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1名、江苏省双创人才5名、双创博士1人、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对象4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8名。公司成立江苏省废弃物焚烧发电成套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研发平台和专业实验室,与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同时在加拿大渥太华、比利时布鲁塞尔等地设有先进技术对接平台,吸收海内外优秀人才从事垃圾焚烧发电、重力储能等技术研发和工程设计。
公司以创新引领发展、以高新技术攻关打造核心竞争力。在环保业务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套飞灰等离子体熔融系统,成为突破新一代固体废物末端处置工艺与成套装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拥有国际专利、被工信部评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认定为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的850吨/天大吨位模块化生活垃圾焚烧机械炉排炉,填补了国产空白;公司自主研发的行业内第一个智慧服务云平台,实现对城市环境服务全产业链相关环节一体化运营管理。
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公司以零碳、储能为切入点,对零碳社会的未来科学、技术、产业、工程、治理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公司通过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掌握重力储能关键技术的同时,逐步加大对重力储能、储氢、储氨等新能源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际、国家和省部级资质荣誉科技项目超160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2项;公司共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9项,团体标准27项,发布企业标准81项。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634项(其中发明专利87项,实用新型527项,外观20项),软件著作登记71项。
公司业务覆盖环境清洁、垃圾分类、环卫收运到末端处置的全产业链,在长期项目运营实践中,依靠全产业链的设计研究,不断改进现有固废管理技术,优化固废管理运营模式,在业务拓展中能够依据具体情况实现项目的快速复制。依靠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公司成功打造了“中国天楹”的国际品牌,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竞争力强劲的技术、设备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稳步点亮全球业务版图,健全的营销体系助力公司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特色营销和服务品质得到了行业赞誉,赢得客户的高度肯定。
公司作为A股上市公司,拥有丰富的融资渠道。公司坚持产业与资本环环相扣,着力深化产业与资本融合。公司拥有优质的欧洲资本平台,同时为完善产业布局,优化投资结构,先后设立多个基金平台,打通切实可行的产融结合渠道,为持续拓展环保与新能源市场业务注入活力。依托公司强大的产业系统性资源,基金平台在环保领域内进行优质资源的整合,对细分行业进行升级与改造,为公司发展带来增值服务,实现与公司的战略协同。
公司具有环保行业全产业链条上多个节点的世界顶级装备制造能力,产品覆盖环保产业各个细分领域。公司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在装备制造车间创新引进了MES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全自动化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焊接系统等先进系统,在保障环保装备制造标准化与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为公司重力储能技术核心装备制造实现自主化与国产化提供重要支撑。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重力储能技术并正在建设大规模商业化项目的公司,公司目前已拥有新能源原动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重力储能模块等重力储能系统装备的自主制造能力,自主研发及制造的“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更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重力储能成套设备,已成功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清单,助力公司进一步打开储能市场空间。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形成了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和运营能力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拥有丰富的行业知识、专业的技术实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熟悉全球市场及国际业务,对公司各业务环节的技术、业务模式及发展趋势等具有深刻理解,对公司的竞争定位和发展战略拥有清晰的思路,能很好地控制技术路线选择风险、投资风险、施工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等建设风险。公司自成立起就非常重视管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核心管理团队亦保持稳定,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架构体系,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公司面临的风险和应对措施
公司作为国际化上市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环保产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产业,是维持城市顺利运转的刚性需求,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性。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具有良好信誉和公信力的市政机构,业务经营发展稳定,但是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公司主要客户为各级政府机构,国家行业政策变化和环保监管力度加大都会对公司的运营投入、盈利能力和产业布局有着较大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在向主管部门传达保持政策稳定诉求的同时,也将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和完善运营管理制度等措施应对政策变化风险。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保行业逐渐成为各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的重点行业,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环保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受益于产业规划提振和环保利好政策的出台,环保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及越来越多其他行业新进者加入的背景下,若不能有效应对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并持续获取优质标的,并在技术研发、项目运营管理方面进一步增强实力,公司在环保行业的领军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公司将坚守主业,通过加强研发、完善产业布局等措施抓住先发优势,积极开拓潜在市场,巩固行业地位。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环保企业,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积极拓展国际环保市场的同时,法律环境变化、政治波动乃至政府更迭等风险也已成为了影响公司海外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为维护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公司谨慎分析、综合考量,对东道国的经济环境、政治形势、法律与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尽最大可能将风险降至最低。
在“环保+新能源”双引擎战略的驱动下,公司立足于传统环保行业,以储能为切入点大举进军新能源产业。公司目前已打通从前段清扫、中转到分选、末端处置的环保全产业链,形成以垃圾焚烧发电、城乡综合环境服务、环保装备制造为压舱石,新能源业务为新增长极的立体发展格局。针对新能源业务板块,公司将推动区域零碳能源中心建设,形成风、光、氢、储、生物质一体化发展,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自主可控的可再生能源业务体系,切实打造具备强大助推力的战略增长新引擎。公司将以自有发电厂为依托,围绕重力储能、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因地制宜在全国、全球市场推广“新能源+储能”、“微电网+储能”等多种业务模式,推动公司储能业务规模化发展。通过构建虚拟电厂和大数据中心,加强配电网的互联互通和智能控制,实现零碳发电数据纳入能源大数据中心统一管理,以数字化高效赋能可再生能源业务。
公司目前已在国内打通环保全产业链,优化的业务结构已形成强劲的发展韧性。在海外市场,公司通过多个垃圾焚烧发电BOT、EPC项目,形成了以环保能源业务为先锋,工程设计、装备采购、土建施工、安装调试、跨境运营为后盾的轻资产国际项目管理体系,生成强有力的发展新动能。未来,公司的国内市场拓展将以省会城市、地级市为主,强化区域整体联动,深入挖掘各地市场尚未得到满足的可再生资源、能源以及“双碳”发展需求。在海外市场,重点拓展东欧、中东、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地区以及中南美、澳新、非洲地区,因地制宜部署资源,契合各地区、各国环保产业及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垃圾焚烧发电BOT项目为海外业务关键抓手,兼顾EPC、EP项目的获取,充分发挥并强化集工程设计、智能制造、设备采购、项目土建、跨境运营为一体的海外项目管理优势。公司将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道路,持续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公司将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产学研等多渠道创新整合,充分发挥云计算等技术在推动环保领域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方面的推手作用,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与专利资源库,从业务需求出发,覆盖研发、部署、实际运用的一站式研发模式,敏锐感知市场动向,迅速优化研发理念,实现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高效转化。通过加强科研攻关,适时布局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可再生能源制氢等负碳创新技术,在低碳业务基础上构建负碳排放技术体系,推动可再生能源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公司将持续深入打造以“环保+新能源”双引擎驱动,横向拓展业务版图边界,纵向深度布局减碳科技,开启中国天楹绿色发展新纪元。
公司将凭借优质资本资源的汇聚和高效的资本运作手段,构建规模庞大、机制成熟的全球产融平台,公司下设的产业并购基金聚焦战略新兴领域,通过资本和产业的深度嫁接,以价值投资为行业发展赋能,通过线性增长与非线性增长双轮驱动,开创产融互动良性循环的全新局面,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成立高质量发展小组,通过组织重塑、人才改革等有效的激励机制,全面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企业运营管理,建立了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公司的风险防控能力,从管理中提升效率和竞争力,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出现项目管理不善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各类风险与挑战,面对各类风险,公司将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控制和化解风险,同时公司也将不断加强市场投资力度、开拓更多业务渠道,抢抓市场机遇,提高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强精细化管理,用最优的经营业绩回报广大投资者,为环境保护和新能源事业做出贡献。四、主营业务分析
在“环保+新能源”双引擎发展战略的引领和推动下,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实现稳步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8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10%;实现每股收益0.0689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33.27%。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278.1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106.86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方面,依托垃圾焚烧发电核心工艺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以及数十年来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积累的深厚运营经验,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持续发挥“压舱石”作用。报告期内,公司投资建设的牡丹江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深圳项目、越南河内项目等已运营项目稳定达标运营。2023年上半年度,公司境内外运营(含试运营)的18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合计实现生活垃圾入库量约340.55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43.86%;实现上网电量约9.44亿度,较上年同比增长48.66%。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产能释放叠加运营效率持续提升,支撑公司业绩实现稳步增长。
城乡综合环境服务业务方面,凭借丰富的运营经验、专业的服务团队、成熟的管理系统等优势,公司为全国各地提供智慧城乡环境服务,具备了集“高品质、高效率、精细化”为一体的城乡智慧环卫综合运营实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已先后中标苏锡通园区环卫保洁服务外包公开招标采购项目、汪清县环卫事业改革暨城乡环卫市场化运营项目、2023年宿豫区道路环卫保洁市场化服务项目、彭阳县城环卫保洁运输一体化市场运行服务采购项目以及海安高新区农村环境长效管护项目等多个城乡环境服务项目。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为境内15个省市自治区29个城市提供了专业的城市环境服务,项目年化合同金额超10亿元,在手合同总金额突破百亿元。
环保装备制造业务方面,公司在保障在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设备供应的同时,大力推进环保能源业务出海,积极拓展国际EPC市场,已陆续为法国ValoMarne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马尔代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以及印度海德拉巴旗下多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供先进的工艺技术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服务。2023年7月初,公司与苏伊士集团再一次深度合作,与其旗下法国子公司SuezRVFrance签订了《Novasteam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炉及锅炉设备销售合同》,合同总金额3462万欧元。本合同的签署表明公司成套技术设备和全流程工程设计以及运营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全球头部企业的青睐和肯定,更显示出公司凭借数十年来积累的深厚的设计OB哈希、建设和运营经验,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核心工艺和全套关键设备的自主设计与制造能力,树立了国际知名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口碑。
在新能源业务强势崛起的同时,公司环保主业仍然保持优势地位以及良好的增长态势,充足的环保业务在手订单不仅保障公司经营业绩实现稳健增长,也将有效提升公司在国内外环保行业的竞争力与影响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环保行业的竞争优势,为公司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更多丰富经验和动力,持续赋能“环保+新能源”双引擎发展战略。
重力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度电成本低、平均寿命长、建设环境要求低、安全可靠性高等优势,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均能灵活发挥不同作用,尤其在融合风光大基地、矿山生态修复、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绿色低碳数据中心、超高比例新能源超高压直流输电、退役风电叶片回用、无废城市、文旅项目、无人农业等典型应用场景具备开发价值。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重力储能技术核心优势,持续拓展重力储能的场景应用。2023年6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能楹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中国天楹100MWh重力储能项目合作协议》,公司计划在张家口怀来县投资建设100MWh重力储能项目,该项目是公司打造的全球首个服务于数据中心的重力储能项目,项目未来直连数据中心,为数据中心设备提供连续、稳定、安全的低碳能源,极大地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和碳排,助力打造绿色低碳数据中心。江苏能楹近期又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政府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公司计划在金塔县投资建设150MW/600MWh重力储能电站及相关产业项目,项目采用自建高程式重力储能和山体式重力储能,预计可消纳金塔县北河湾园区花岗岩废料200万吨用于制作重力块。该项目将首次采用山体式重力储能建设方案并优先考虑利用金塔县内尾矿矿坑,实现金塔县尾矿矿坑资源化利用,力争将该项目打造成尾矿治理示范性项目。
除上述刚落地的重力储能项目外,公司目前正在投资建设的重力储能项目还包括如东100MWh重力储能示范项目、通辽市千万千瓦级风光储氢氨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项目以及张掖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储能项目等多个重力储能项目,其中作为我国首个重力储能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如东100MWh重力储能示范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公司在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抢抓当前施工黄金期,全力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日竣工、早日实现并网发电。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一个不依赖抽水蓄能技术的商业规模重力储能系统,为公司后续重力储能项目的拓展提供经验和标杆示范。公司以该项目为起点,系统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生态,打造公司高质量发展又一增长极。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装机比重持续增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对电网的调峰、调频和消纳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弥合可再生能源发电自身的波动性与间歇性,提升可再生能源和资产的利用效率,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公司于国内率先开发重力储能核心技术并成功研发“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实现新型重力储能技术装备创新,真正实现了新型重力储能技术装备的国产化。2023年7月底,公司“100MWh重力储能成套装备”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清单,标志着公司重力储能的技术领先性、市场推广前景、社会和经济效益等在国家层面获得充分认可。公司将以此为契机,依托不断提升的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探索重力储能与新场景、新技术、新应用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拓宽重力储能市场空间。
随着新能源业务布局的持续深入,公司在通过吸收再创新的方式掌握重力储能关键技术的同时,也在逐步加大对重力储能、储氢、储氨等新能源核心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公司新能源业务核心竞争力。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累计获得国际、国家和省部级资质荣誉科技项目超160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2项;公司共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9项,行业标准6项,地方标准9项,团体标准27项,发布企业标准81项。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634项(其中发明专利87项,实用新型527项,外观20项),软件著作登记71项。中国天楹正持续以创新为导向,通过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引领全球环保新能源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以实实在在的节能降碳成果,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
惠誉评级将信用挂钩票据(CLN)的11个评级从“AAAsf”下调至“AA+”
已有37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1.33亿股,占流通A股46.17%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5.23元。多头行情中,目前处于回落整理阶段且下跌趋势有所减缓。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股东人数变化:半年报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3-05-10)减少984户,幅度-2.10%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