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7日,Studio Ololoo创始人卞震获得米兰卫星奖冠军,颁奖嘉宾为米兰卫星展创始人Marva Griffin(左)、米兰国际家具展主席Maria Porro(右)
今年4月,米兰卫星展冠军由来自中国宁波的90后设计工作室Studio Ololoo摘得,第一次参加就拿奖对他们而言,意外绝对大于兴奋,回想起当天的颁奖时刻,依然是懵的。卞震回忆道,“领奖前一个小时有人来通知我在终选名单里,让我别乱跑”,由于担心只是入围,卞震没有通知任何人,工作室另一位小伙伴钱畅甚至得奖那天因对接设计没来到现场。
米兰卫星展展区有近百个格子间展厅,展示着来自全球最年轻鲜活的创意力量。而经过Studio Ololoo展区的参观者都会被这款透明的气膜灯吸引,像长条形的气球用皮筋绑住,形成类似藕状的关节,非常可爱。卞震回忆当时拿起透明塑胶桌垫卷了卷,按压出现波浪状的形态很有趣,于是就买了一些充气柱,拿快速结扎的带子在上面绑了几下,竟然发现被绑住的地方活动起来比较灵巧,像是关节一般。
获奖作品Bubble Lamp就这么诞生了。它由可回收的TPU材料热压而成,充气的灯体被几个铝合金圆环卡住,卡住的地方由于压力的作用形成了类似台灯灯杆处用于调节高度的关节。
在极细的不锈钢缆绳的牵拉下,可以手动调节灯的高度和方向。不锈钢缆绳同时也为台灯顶部安装的COB光源供电,灯体中的气体可以被释放,从而可以被折叠得非常小,方便存储和运输。
当问及获奖的理由,在他们看来应该是自己以跨领域实验性的方式,在材料、结构和形式上探索了灯的另一种可能性。同样,对于一直在材料工艺上不断探索、解构的品物流形PINWU而言,米兰卫星展的获奖经历则改变了他们在设计上的轨迹。
将时针拨回到12年前,32岁的张雷带领品物流形PINWU团队以一把纸糊的椅子在米兰卫星展一举拿下冠军。彼时,还没有一个中国品牌能够进入米兰展,世界诟病国内抄袭的声音此起彼伏,作为首位获奖中国面孔,无疑在国际设计界激起了不小的水花。
受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余杭纸伞中湿糊工艺的启发,张雷与品物流形的另外两位合伙人Christoph和Jovana共同创作出“飘”宣纸椅。宣纸由安徽泾县宣纸作坊制作,糊纸由他们和余杭糊伞师傅一起完成。原本柔弱的宣纸在特定工艺下,具备和实木同样的牢固度。
2023年,品物流形团队首次带着融设计图书馆亮相米兰设计周的舞台。今年,筹备已久的Róng Mini Library·Milan在米兰设计周期间开幕,并作为“融”在米兰的永久性空间向世界展示传统的未来可能性。展览遵循融图书馆9大材料分类,呈现草木、纸、面料、陶瓷、金属、玻璃、皮毛、土石,此次展览重点在于着色材料和编织材料。这里作为融图书馆第一个海外站点,以期让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在欧洲进行传播,并推动艺术家、设计师对中国材料的应用,让中国传统文化被全世界看见。
从2009年首次带着品物流形的作品参展米兰卫星展,第一次在全球设计背景下来反观和反思自己。直到2012年,飘纸椅在卫星展获奖,标志着过去数年在一片迷雾中的寻找,似乎终有某种光亮照进——传统的未来。
初入社会,在市场与设计之间,张雷承认自己也有过迷茫期,2004年到2008年他一直在寻找、试错再试错。直到2009年的意大利游历,让他看到欧洲国家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被深深地触动到。
2010年,他带着两位设计伙伴Christoph和Jovana回到余杭,开启了“寻根之旅”。他们跑遍了余杭大大小小的村落,寻访到这里传承了百年的油纸伞糊伞工艺、灯笼竹编工艺、竹纸捞纸工艺、风筝制作工艺、清水丝绵工艺等,他们以余杭为起点一边研究梳理中国传统材料、工艺,一边将成果带向世界“发声”。
2012年获奖之后,品物流形启动融设计展计划,之后的12年间,他们每天都在用手工艺材料研究与设计实践去例证“传统的未来”这个不变的主题。2018年,最初给予他冠军荣誉的卫星展创始人Marva女士到访融设计图书馆,被眼前的中国手工艺材料和当代设计所震撼,便向张雷建议在米兰家具展上设立「融设计奖」。
于是,融设计图书馆在2019年、2023年和2024年设立了「融设计奖」,它是由融设计图书馆与米兰家具展卫星展一起联合发起的。获奖设计师的奖励不是现金,而是被资助来到中国,基于融设计图书馆的研究成果和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进行设计创作。至今已经有五位设计师获得这一殊荣。
“12年前,米兰卫星展给了我一个能反思自己的国际舞台,我在那里找到了自己。12年后,融设计图书馆设立「融设计奖」,去资助年轻设计师到中国,应用中国工艺材料去创作,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或者说,这个是美好的新的循环”,张雷说道。
同样是走出去又走回来,90后的Studio Ololoo作为年轻一代设计师,将设计体系和跨学科的理念带回来,他们更愿意用世界通用的设计语言做创新,在全球化平等的语境中表达自己的思考。
在国内读完本科工作了不久,2017年卞震选择去德国留学。刚开始他理解不了同学做的东西,“教授总是说我做的东西不对,而不是好不好,我当时只想做工业产品,上来就开始画方案,做的东西都是需要塑料开模制作OB哈希游戏的,国外的同学却像工匠一样,在车间开开心心地做手工,”他被这种更加注重探索和过程的设计逻辑和思考方式深深地触动。如今,卞震很少下工厂开模,更多的设计习惯则是把手边的材料信手拈来,先捣鼓出一些新东西。
一开始卞震去米兰看展往往都是关注头部品牌,看产品细节,学习精致的处理方式。现在他更喜欢看卫星展看Isola,巧妙的结构、新的加工工艺、新的材料应用等创新思维总能激发很多头脑风暴。
年轻一代设计师喜欢好玩的东西,有时候甚至还会头脑发热,设计一些产能有限,却又奇奇怪怪的作品。卞震谈到荷兰艺术工作室Studio DRIFT创作的Dandelight蒲公英灯时,显得异常兴奋,“你敢想象他们把真的蒲公英一根根焊接到Led灯上,甚至是设计师自己在田野里种植采摘,用力吹,上面的蒲公英还会飞走!”
来自中国设计师王士超和他的为来设计带来的Balustrade Chair,以精巧的结构和最简单的线条达成倚靠的功能
“创新”、“好玩”是被卞震提及最多的词汇,年轻一代设计师并没有背负太多设计使命感,反而更注重设计中自我的感受OB哈希游戏。玩嗨了,作品也就出来了。也正如他们工作室的名字ololoo,就像小时候用手轻拍嘴唇发出“哦咯咯”的声音,原始而有趣。
我们与两位设计师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两人不约而同地将设计的本质指向了生活。
卞震说驱动自己做设计的动力是“好奇心”,生活中各种奇妙的瞬间,都能成为设计的导火索。平时看到有意思的东西总喜欢摆弄一下,以前看到小孩玩沙,沙子被雨打湿出现了各种形态,于是装了一袋回家,捣鼓半天就变成了一个研究项目。他们还从小时候拿铁圈吹泡泡而获得灵感,创作出Bubble Stool椅。
今年的获奖作品则是他们研究项目Deformation under Pressure(压力下的形变)的一部分,他们通过气球、木片和皮筋制作了一系列的模型,探索“压力”和“张力”该如何与产品功能结合转变为生活中的设计。
至于更早出发的张雷,则在下一盘更大的棋。2017年他与妻子Jovana,连同整个品物流形团队与融设计图书馆搬迁至青山村,过上了如野般的淳朴生活,每一次材料与工艺的采集,都是他们与当地村民生活印迹的碰撞。
2020年在融设计图书馆举办的品物流形为儿童品牌设计的概念家具发布会现场
他们从青山村获取灵感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在改变着这个小山村, 2019年,青山村提出建设未来乡村实验区,这其中“新村民”张雷功不可没。在相识多年的媒体朋友们看来,这或许才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大设计”。
这一代年轻设计师并不排斥商业设计,他们擅长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产品开发体系以期拿到更多业务offer,从而足以支撑自己实验性的设计探索。
回国之前卞震曾向自己的老板Marcel Wanders表达过自己的疑惑,究竟是该践行商业设计还是追寻自己的设计研究。他认为这两者并不冲突,他自己就一直是在做商业设计的同时,也秉持自己的个人创作。
在Studio Ololoo看来,商业设计的核心是创造价值,它包含了为用户和消费者创造更好用好看的产品,为商业客户创造收益和建立品牌价值等。
Marcel Wanders团队在2023米兰设计周的Flos发布现场(后排右一是设计师卞震)
而在另一边,张雷带着品物流形也在探索传统手工艺与商业的平稳衔接,近几年他们的作品陆续出现在商业领域,为包括感物、木里木外、江南布衣在内的一系列国产品牌提供材料研究和应用设计服务,为品牌增添了一层文化的底色,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变得轻盈起来。
“融设计展和融驻场计划是两个相反的行动,一个是带着中国设计师走出去,一个是把国际设计师引入中国”,张雷说道。他们工作室通过来回的输入与输出,让更多人看见了一片古老的村落。
曾破败的东坞礼堂摇身一变,成为了青山村的一张名片—“融设计图书馆”,作为青山村的美学总监,张雷与设计师们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做着服务于新老村民的乡村设计。
村里陆续出现了青山自然学校、访客中心、涟漪大草坪、青山学堂、青山民艺社,在青山群响艺术季……随着年轻设计师、艺术家纷纷进驻,青山村渐渐苏醒过来,充满了新生的活力。
品物流形PINWU和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之一Christoph John与青山村当地村民共同编织作品
在2023年,这里举办了在青山群响艺术季,艺术家和设计师们也在尝试一种很新的跨领域艺术表达。图中为建筑师宋晨的作品《竹林音场》。 ©王为
如果说张雷他们是将传统文化、工艺和未来连接起来,借助设计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那么如今年轻设计师则是用设计谈论世界。
随着近年来环境恶化,全球化加剧等社会问题出现,由此导向的设计愈发显得具有一丝社会性,年轻设计师开始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来探索未来的方向。
卞震在近年来的米兰展也发现,这几年可持续化材料的应用变多了,也出现很多思辨设计(speculative design)的项目,启示人们现代社会的危机。“几年前就不断出现各种不同配方的Bio-plastic,很显然这些年设计师们为bio-plastic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他们不再以样品的形态而是以各种不同产品的形态被表现了出来。这两年各种新型工艺的3D打印作品和结合传统手工艺的设计也层出不穷。”
融设计图书馆的研究课题是从2010年启动的油纸伞研究项目开始,14年前的研究相对比较简单。之后我们进行了全国的手工艺普查,2017年后,融图书馆开始了纵向课题研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挑战自己的极限。如果OB哈希游戏对某一种材料或工艺感兴趣,就可以持续的钻研下去,就肯定有收获。
传统手工艺材料和大工业化生产材料的衔接,一直是融设计图书馆和品物流形努力的一个方向。我们在手工艺的传承上,不一定仅仅传承工艺,还有材料美学。手工艺材料进入到工业材料,会有一个工艺转化的过程。并不是一定要用手工艺。我会提倡每个中国设计师都去学习中国传统工艺和材料,这是必修课。但不一定要直接使用,而是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消化和转化。
出国留学的经历让我和钱畅认识到了设计这个学科的广博,认识了非常多的欧洲的设计师和他们优秀的设计作品,看到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设计师都在做些什么。这也让我们逐渐明朗了我们想要追寻的东西。回国的原因很简单,因为Marcel Wanders Studio关闭了,我不想为除了自己偶像之外的其他人打工。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中国设计师的崛起,觉得中国OB哈希游戏这片土地充满了机会和挑战,想要带着自己为自己的所学付出实践。
中国工业的工业制造能力非常强,在这其中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厂和供应商。我们和工厂更多是一种互相帮助的关系。和靠谱的工厂老板交朋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意料之外的优秀解决方案,也能够获得小批量优先打样的机会。同时,在工厂信任我们的前提下,我们也能够为工厂提供设计服务,帮助其实现逐渐从制造端到品牌方的转型。
1.这个项目不是基于灵感而搭建的,而是基于一系列探索性质的设计研究给出的答案。
2.这款灯具在结构和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灯具的结构,在机械结构和电子电路的合理结合下以非常小的体积实现了相应的功能。它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具有应用到其他产品、建筑等设计相关领域的可能性。
3.这款灯具在材质和功能上无法一眼看穿,让观众好奇它是什么材料制作的?灯是如何供电的?灯的调节是如何实现的?
即将在6月开幕的设计上海上,张雷将带着融设计展最新主题“铸造”展亮相,而Studio Ololoo也将在TALENTS展区展出他们的新作。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设计力量生生不息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