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底以来,智能汽车领域“神仙打架”,智界S7、问界M9、小鹏X9、银河E8、小米SU7等一系列新车或上市或亮相,进一步“开卷”智能化技术和配置。
在此背景下,主流车企也在加大智能化领域的投入力度。日前,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喊话称,“要在智能化领域投入1000亿元”;长安汽车也通过与华为的合作,欲全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长城汽车总裁穆峰预判,2024年会是中国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另一次迭代和升级,是智能化竞争的元年。
智能化“下半场”的“短兵相接”,也让芯片企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据记者了解,一辆传统汽车需要500颗半导体芯片,在新能源汽车上,则需要接近2000颗,而智能网联汽车的芯片绝对用量在5000颗以上。
“2023年,我国智能汽车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自主品牌引领、出海势头强劲、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这都给本土芯片企业带来了机会。”芯驰科技董事长张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OB哈希体育,高性能、高可靠的车规芯片是中国智能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实现车规级芯片的自主可控更是成为关键。为此,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应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做好提前布局。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3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
“2023年是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非常好的一年,每售出三辆车中,几乎就有一辆是新能源车。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芯片供应的压力问题不像2021年和2022年那么大了,很多芯片供给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认为,这种情况催化了企业布局汽车芯片赛道的热情。
据原诚寅透露,行业调研结果显示,2020年做汽车芯片的企业大概有几十家,到2023年已经有三百多家芯片企业在开发车规级芯片,汽车芯片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热的赛道。
以芯驰科技为例,其已构建完成全场景汽车芯片产品矩阵。截至2023年底,芯驰科技已获得近200个量产定点,客户覆盖90%以上国内汽车主机厂商,累积量产出货超过300万片,覆盖近40个主流车型,包括理想L9、名爵MG7、红旗HS7、星途瑶光等;四维图新旗下、主要负责“智芯”业务的杰发科技也宣布,截至2023年12月底,公司车规级芯片在全球出货量突破3亿颗,其中MCU出货量突破5000万颗,SoC芯片出货量超8000万套。
另据科创板研究中心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科创板IPO募资877亿元,其中有48%为芯片类企业。
但在赛道不断升温的同时,汽车芯片行业也面临着新问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认为,与前两年的“缺芯潮”不同,现在汽车芯片开始回归正常发展轨道,部分环节甚至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当这个行业进入宽松阶段的时候,对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挑战,很多企业可能要调整,甚至被淘汰。”张永伟表示。
对此,张强也有同感。在他看来,如今汽车行业的“内卷”,归根结底在于供需关系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出现正是由于产能过剩,而中国汽车的“出海”是缓解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之一。“出海能够帮助汽车行业的供需关系保持平衡,汽车出口的增加会让车企、Tire1拥有更大市场,也会带给芯片企业更大的市场。”张强向记者分析称。
基于此,芯驰科技也在加快其全球化布局步伐。在2023年整车出口量前十车企中,有一半品牌已与芯驰科技有量产合作。记者了解到,芯驰科技即将推出面向下一代的舱驾一体芯片,以及面向区域控制器的下一代高性能MCU等产品,力争于2025年实现20%的市占率目标,同时也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作为重点。
“我们在海外市场,如德国、日本等,也会积极布局。芯片企业要实现长久健康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单一市场,必须要全球化的道路。”张强告诉记者。
行业的新变化固然明显,但不变的在于,产品的量产落地仍是检验车规芯片企业应对挑战能力的核心指标。
究其原因,原诚寅告诉记者:“汽车芯片是集成电路的一部分,跟传统的芯片不太一样,应用场景非常明确,就是给汽车用,一定要量产上车,而且在汽车上得到规模化应用,才能真正形成价值创造。”
在原诚寅看来,我国汽车芯片产业已迈过起步阶段,进入百家争鸣和快速发展阶段。但在芯片供给侧,参与企业多,研发产品多,可用产品仍较少,80%企业已推出的产品不超过5款。“行业中百花齐放和鱼龙混杂现象并存,未来将经历较大规模优胜劣汰,企业进入汽车芯片赛道必须有坚持10年以上的决心和能力。”原诚寅认为。
另一方面,提升汽车芯片自主化率仍是行业的重点方向之一。尽管国内汽车芯片产业起步较晚,但自主品牌汽车的供应安全性和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为汽车芯片自主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前,自主品牌汽车的国产汽车芯片应用占比已达到10%左右。
中商产业研究院在相关报告中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可达905.4亿元,同比增幅达到6.5%。这意味着,国产汽车芯片仍有相当可观的替代空间。
“从我们梳理的十大类芯片来看,汽车芯片的自主化率已经从5%提升到8%,甚至10%的阶段。不过,我们的芯片尚未真正做到全覆盖。国产芯片上车的机会是一直有的,但最终要回到商业逻辑上,要有高性价比的产品。”原诚寅表示,中国汽车芯片行业发展仍然需要依靠生态体系的建设,不能忽略任何一方,只有政府、资本、芯片企业,以及上下游服务环节齐心协力,才能推进中国汽车芯片产业的崛起。
就在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基本完成对汽车芯片典型应用场景及其试验方法的全覆盖,满足构建安全、开放和可持续汽车芯片产业生态的需要。
原诚寅认为,《指南》将助力填补我国汽车芯片标准空白,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汽车芯片产业生态提供支撑,为未来几年我国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提供了蓝本,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汽车芯片产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OB哈希体育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联系电话:400-123-4567
E-mail:admin@eyoucms.com
服务热线:13800000000
扫一扫,关注OB哈希
Copyright © 2012-2023 OB哈希·(中国)首页app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